王玉巧,女,1981年4月生,丹江口市大沟林区瓦房槽村民。她孝敬老人、教子有方、勤劳友善;丈夫车祸残疾,她不离不弃;滚动发展养殖业,示范带领乡亲们走好共同富裕路。2018年11月获得十堰市最美家庭称号,2023年荣获丹江口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用爱撑起重组家庭
2008年8月,王玉巧带着与前任生下的孩子嫁给了中年丧偶的王新昌。因为夫妻俩有着相同遭遇,所以更能理解对方的不易。
虽然历经了生活的苦,夫妇俩人依然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家庭成员。新组建的家有六口人:王玉巧、王新昌夫妻两人,王新昌母亲常黑女、王新昌和前妻的儿子王宣云、王新昌前岳父吕如兴、王玉巧和前夫的女儿姜成阳。当时9岁的王宣云和5岁的姜成阳因为家庭变故性格内向、敏感、易怒,王玉巧经常和他们两个谈心,带他们出门散心,引导他们了解大千世界的人与事,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学会了自我排解不良情绪,主动选择快乐。
除此之外,王玉巧把每个人的喜好牢记在心里,四十年代出生的常黑女爱吃清淡的,不吃荤菜,大她2岁的吕如兴偏爱软烂的食物,她每次在做饭的时候总能照顾他们的喜好。王玉巧经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家里有两个老人,真是我们全家的福气!”在这个重组家庭中,王玉巧用她的勤劳、善良、耐心、细心用心用情守护着每一个人。因为家庭负担较重,2017年王玉巧和王新昌才有了两人的孩子王森淼。
悉心呵护残疾丈夫
除了照顾好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夫妻俩也在思索着如何让生活越变越好。2012年,王玉巧筹集资金15万元,在自家房子旁边建设猪舍6间、库房3间,购回8头150斤左右的母猪,开始家庭养殖之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0月王新昌外出购买饲料,三轮车侧翻导致他小腿粉碎性骨折,被迫截肢。
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所有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王玉巧一个人身上,丈夫也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对家庭造成的负担心生愧疚、情绪低落,有时候无缘无故地冲王玉巧发脾气。丈夫的残疾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举步维艰。不向命运低头的王玉巧想尽一切办法照顾好家庭。家里2位老人十分支持王玉巧,吕如兴主动帮忙管理照看养殖场的生猪,常黑女一边教育儿子要体谅儿媳,一边为孩子们做饭洗衣操持着家务。王新昌出院以后,开始坦然接受自己身体的残疾,装了假肢后和妻子一起发展养猪产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王宣云、姜成阳在新的家庭逐渐成长为阳光开朗、孝顺老人的好孩子。王宣云2016年考上了中专,毕业后外出打工,考取了驾照。2022年,王玉巧贷款为他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谋生。姜成阳2021年考上了湖北经济学院,在2022年举办的“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荣获团队一等奖。
争当发展致富“领头羊”
林区政府、村两委为王玉巧家庭3人落实了低保政策。2014年,还被评为精准扶贫贫困户。包户干部、村两委多次上门帮助规划产业发展,联系养殖专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帮助落实扶贫贴息信贷5万元,孩子上学有教育补助,老人生病住院报销比例也明显提高。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让王玉巧安心扑在养猪产业上。她利用以前的猪栏和成熟的养殖经验,通过自供自育的养殖模式,养殖生猪70余头,2014年底出栏成品肉猪50余头,2015年又投资建成猪舍6间,购回产床、保育栏、自动上料机、供水机等配套设施。
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只有初中文化的王玉巧摸索出一套生猪养殖新技术,生猪生长快、得病率低,成了全区远近闻名的养猪“土专家”。2022年养猪场占地面积达到2000平米,生猪存栏400多头。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困难户成为今朝的乡村振兴示范户。
为了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早日过上小康生活,王玉巧毫无保留地给乡亲们介绍养猪经验,带动大家发展养猪产业。今年大沟林区新增养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3户,30头以上的养殖户7户,10头以上的养殖户20余户,林区生猪养殖产业渐成规模。
王玉巧用真情经营着家庭,构建了一个和和美美的温馨家庭;靠着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的品质,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用不懈的艰苦奋斗,带动父老乡亲走好共同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