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今日丹江口   “好人”出炉!请为这三位丹江口好人点赞!
返回列表
查看: 456|回复: 0
收起左侧

“好人”出炉!请为这三位丹江口好人点赞!

[复制链接]

314

主题

5

回帖

1555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555
发表于 2023-9-22 17: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所有人
为身边好人点赞
就差你啦!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好人之城” 

培育“一城山水、满城好人”品牌

2023年第三季度“十堰好人·楷模

点赞评议活动即日开始

请为丹江口好人胡文波、吴远志、王玉巧点赞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胡文波,男,1968年12月生,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汉江局职工,从事水文勘测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丹江口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86年12月参加工作,2002年他购买了照相机,学习用照相机讲述城市故事,用镜头帮扶弱势群体,礼赞“平凡英雄”,助力乡村振兴,凝聚推动城市文明的星星之火,摄影作品先后50余次在全国和省级摄影大赛中获奖。2021年成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用镜头为弱势群体发声

  胡文波常说:“一个人力量是十分渺小的,但我希望用镜头汇聚起善良和爱心,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被看见。”

  2016年6月下旬,丹江口市陈家港村陈姓父母带着女儿陈俊晓入院进行左腿骨折畸形矫正治疗,检查发现女儿还患有突发骨髓炎、急性腹腔炎、并发肾病等疾症,亟需手术。对一个月收入1600元的家庭来说,高额医疗费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胡文波无意中得知此事后,立即带着几个摄影爱好者驱车赶往医院采访、拍摄图片,连夜撰写稿件。稿件在网上发布后,阅读量达8万多人次,社会各界爱心团体、网友纷纷捐赠救助陈俊晓,善款达12万元。陈俊晓的病情得到有效医治,肠道病变基本痊愈,肾病明显好转。命运多舛的女孩重返校园,2020年考上武汉一所大学。

  多年来,胡文波持之以恒地用照片替困境儿童维护受教育的权利。他还自掏腰包资助近20名失学孩子。西藏旅游途中,偶然发现小女孩旦增没有上学,他劝孩子回校读书并给予资助,如今旦增在西藏错纳县医院上班。

用镜头礼赞“平凡英雄”

  胡文波的镜头更多驻足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用质朴的画面展现他们的坚守和奉献。

  2019年,丹江口市总工会决定出版一本劳模画册,把图片拍摄工作交给了胡文波。胡文波潜心研究每个劳模的事迹,思考如何抓拍出触动读者内心的画面。为拍摄环卫工人劳模李仁云,他连续7天跟踪了解环卫工日常工作。一天凌晨四点,冷风萧瑟,细雨绵绵,胡文波又一次和李仁云一起出发工作。李仁云身着雨披在丹江大道上不停挥动着一把超大号的扫把,不时用粗糙的双手将地上细小的枯枝纸屑捧起装进垃圾车,将马路上一个个垃圾桶清空摆放整齐,认真、专注中透出对工作极端的负责和热爱。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涌上心头,胡文波不停地按动快门。成片出来后,其视觉元素和画面语言感动了很多人。

  警察、医生、老师、渔民、科技人员等105个一线劳模,胡文波用近一年的时间,去一一亲身感受每个劳模的奉献、辛勤,通过不同的光影、构图、氛围,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环境、最有代表性的动作,拍摄出每个先进典型的“走心”点。2020年,作品集《丹江口市劳模风采》由长江出版社出版。

用镜头为产业代言

  多年来,胡文波的足迹遍布丹江口市各个角落,用镜头定格美景、推介特色农产品,为家乡代言。

  2021年10月,“胡老师,能不能帮我拍下柑桔……”电话那头凉水河镇观沟村果农陈晓丽急切又无助。虽然和陈晓丽素不相识,胡文波也为她的处境感到焦虑。通过和陈晓丽交谈,胡文波了解到,疫情下柑桔滞销的并不止陈晓丽一家,丹江口市很多果园场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夕阳西下,环绕着库区的桔园充满诗情画意,但胡文波的心却无比沉重。胡文波一连打了近20个电话,邀请周边省市摄影圈的大咖们到拍桔园丰收美景。随后2个多月的时间里,胡文波先后带领武汉、南阳、襄阳市等地十多支摄影团队,深入桔园、柑桔销售市场进行创作报道。一时间丹江口市桔子照片、短视频铺天盖地出现在网络上,“丹江口不仅有一库好水,还有味道极好的武当蜜桔”让更多的人知晓。一名辽宁的客商无意间通过短视频得知丹江口市有柑桔且价格便宜,便匆匆赶了过来。江北一家大型果园场的老总激动地给胡文波打电话,“老胡,真是感谢你们啊!十堰日报刊登了你写的图片新闻报道,这几天好多人打电话要买我家果冻橙”。

  这次成功也让胡文波对“爱心助农”有了新的认识。用镜头生成创造力,他先后助推盘道村中草药、武当口村高山茶、龙山镇蜂蜜等优质农产品从“深巷”转入“前台”,从乡村走进城市,让健康美味的土特产走进千家万户。

  从事公益摄影多年,胡文波记着初心、记着担当、记着坚守,用真挚的视角,留住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瞬间;用淳朴的爱心,为一个个素不相识的困境儿童点燃了希望;用出彩的镜头,表现非凡的创造力,一次次把大美丹江口推向世界。

  吴远志,男,中共党员,1970年3月生,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口村村民。18岁那年,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左手,落下了终身残疾。生活的磨难没有让他妥协,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他热心善良,乐于为村民做一些实事好事,被推选为浪河口村1组组长;他积极践行党员的担当和责任,用心用情参与守水、护水清漂,为“一库碧水永续北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意外突至,一只手也能撑起一个家

  1988年,吴远志准备像村里其他年轻小伙子一样外出打工,靠自己的双手走出贫困、走向富裕时,一次意外他却永远失去了他的左手。最初他无法接受自己只剩一只手,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与外界交流。可看着父母日益苍老、白发骤生时,他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学习单手穿衣、刷牙、洗脸,单手做饭、洗碗、洗衣服。衣服要洗五六遍才能洗干净,一洗就是大半天。他说:“做不好就接着做,直到做好为止”。1993年他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年后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妻子体弱多病,无法帮忙农耕,他便一只手撒种子、施肥、除杂草。后来他种植了5亩桃园,选苗、浇水、修枝、撒肥,收果,全由他一个人完成,一年下来可以赚4万多元,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奋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

身残志坚,坚守守水护水一线

  吴远志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有集体意识,正义感强,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2009年,他被群众推选为浪河口村1组组长。经组织培养,2012年他光荣加入党组织。农村的小组长补贴微薄,一年仅有800元的生活补贴,但他乐此不疲,一有时间就去看看哪家哪户有困难需要帮忙,每当政府有帮扶或惠民政策时他都第一时间挨家挨户的告知,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

  浪河流域位于丹江口水库南端库尾,总长62公里,境内有肖河、四河、白河三条支流,支流交汇处形成的消落区正是浪河口村的河道,河道接纳了整个库区上游所“跑、漏”的漂浮物,是丹江口市守水护水的难点区域。水面上的漂浮物很多,有的树杆重达几百斤。

  2018年浪河口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开展河面清漂工作,每天只有30块的补贴,吴远志第一个报名参加。清漂十分脏累,是实打实的“体力活”,不仅要清理淤泥、除杂草、打捞垃圾,修理河岸灌木杂草,工程量大、耗时长。吴远志自身残疾不说,自家的桃园还要靠他一个人打理,村两委会觉得这个工作不适合他。他却说道“桃园打理,我可以请人来做。我是党员,我不带头,群众会怎么想?我虽然只有一只手,但是我的水性可不比谁差,我保证干活比别人利索”。无奈之下村干部只好答应让他试一试,没想到他干的非常出色。他用一只手划着铁皮船,用自制的网兜打捞河里的漂浮物。他一次次把河面漂浮重物拽拉上岸,手臂时常被划伤;他一次次地扛起树干,肩膀被磨破了也不休息。有时候河面漂浮物多,清漂工作量大,他中午就在河道里吃点干粮持续忙碌。每天他在河面上开展清漂8小时以上,打捞近一吨的漂浮物。不管是冬季河风刺骨,还是夏季高温酷暑,总会在河里看到他的身影。他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条河有感情,这条河养育了我,保护这条河,我必须带头上。”

无惧无悔,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清飘船

  2020年浪河镇党委组建河面清漂队,他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参加,清漂队分为3支小队,一队有20人,他担任其中一个小队的队长,清漂范围也扩展到了整个浪河流域。清漂员每个月仅有1000元补贴,每天清漂工作10个小时。吴远志小队日均清理漂浮物多20余吨。参与清漂后他打理桃园的时间少了,桃园的收益也不如从前,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变少了,但他从不后悔。他说,守水护水无小事,我们多辛苦一点,水库的水质就好一点。

  虽然身体残疾,但吴远志却能一只手娴熟的驾驶清漂船,还能简单的维修保养船只,他把清漂船当成战友一样对待。2021年7月,浪河镇迎来了一次强降雨,河水暴涨,他担心水流太急,清漂船会被大水冲走,就冒着大雨从家中跑到河边,眼看着锚绳要被拉断,他用一只手紧紧拽住绳索,由于水流太猛,锚绳断裂反弹打在左眼上,船也被冲跑了。他万分着急,没有清漂船,清漂工作怎么干?大雨滂沱,他左眼疼的无法睁开,他不管不顾顺着河岸寻找,终于在下游十几公里的地方找到了清漂船。事后去医院就医时才发现视力从1.5下降至0.3,左眼也从此损伤。也是从那天起,只要一下大雨,他就会立即去看他的“老伙计”,他憨厚地说道“清漂船跟我一起战斗这么多年,在我看来它就像我的战友一样,可不能再让大水把船冲跑了……”。

  吴远志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超人的意志独臂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不辞辛劳,不惧危难,用一只手为丹江口水库清漂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示范引领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守水、护水,共同构筑起守护北方“大水井”的坚固防线。

  王玉巧,女,1981年4月生,丹江口市大沟林区瓦房槽村民。她孝敬老人、教子有方、勤劳友善;丈夫车祸残疾,她不离不弃;滚动发展养殖业,示范带领乡亲们走好共同富裕路。2018年11月获得十堰市最美家庭称号,2023年荣获丹江口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用爱撑起重组家庭

  2008年8月,王玉巧带着与前任生下的孩子嫁给了中年丧偶的王新昌。因为夫妻俩有着相同遭遇,所以更能理解对方的不易。

  虽然历经了生活的苦,夫妇俩人依然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家庭成员。新组建的家有六口人:王玉巧、王新昌夫妻两人,王新昌母亲常黑女、王新昌和前妻的儿子王宣云、王新昌前岳父吕如兴、王玉巧和前夫的女儿姜成阳。当时9岁的王宣云和5岁的姜成阳因为家庭变故性格内向、敏感、易怒,王玉巧经常和他们两个谈心,带他们出门散心,引导他们了解大千世界的人与事,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学会了自我排解不良情绪,主动选择快乐。

  除此之外,王玉巧把每个人的喜好牢记在心里,四十年代出生的常黑女爱吃清淡的,不吃荤菜,大她2岁的吕如兴偏爱软烂的食物,她每次在做饭的时候总能照顾他们的喜好。王玉巧经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家里有两个老人,真是我们全家的福气!”在这个重组家庭中,王玉巧用她的勤劳、善良、耐心、细心用心用情守护着每一个人。因为家庭负担较重,2017年王玉巧和王新昌才有了两人的孩子王森淼。

悉心呵护残疾丈夫

  除了照顾好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夫妻俩也在思索着如何让生活越变越好。2012年,王玉巧筹集资金15万元,在自家房子旁边建设猪舍6间、库房3间,购回8头150斤左右的母猪,开始家庭养殖之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0月王新昌外出购买饲料,三轮车侧翻导致他小腿粉碎性骨折,被迫截肢。

  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所有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王玉巧一个人身上,丈夫也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对家庭造成的负担心生愧疚、情绪低落,有时候无缘无故地冲王玉巧发脾气。丈夫的残疾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举步维艰。不向命运低头的王玉巧想尽一切办法照顾好家庭。家里2位老人十分支持王玉巧,吕如兴主动帮忙管理照看养殖场的生猪,常黑女一边教育儿子要体谅儿媳,一边为孩子们做饭洗衣操持着家务。王新昌出院以后,开始坦然接受自己身体的残疾,装了假肢后和妻子一起发展养猪产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王宣云、姜成阳在新的家庭逐渐成长为阳光开朗、孝顺老人的好孩子。王宣云2016年考上了中专,毕业后外出打工,考取了驾照。2022年,王玉巧贷款为他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谋生。姜成阳2021年考上了湖北经济学院,在2022年举办的“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荣获团队一等奖。

争当发展致富“领头羊”

  林区政府、村两委为王玉巧家庭3人落实了低保政策。2014年,还被评为精准扶贫贫困户。包户干部、村两委多次上门帮助规划产业发展,联系养殖专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帮助落实扶贫贴息信贷5万元,孩子上学有教育补助,老人生病住院报销比例也明显提高。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让王玉巧安心扑在养猪产业上。她利用以前的猪栏和成熟的养殖经验,通过自供自育的养殖模式,养殖生猪70余头,2014年底出栏成品肉猪50余头,2015年又投资建成猪舍6间,购回产床、保育栏、自动上料机、供水机等配套设施。

  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只有初中文化的王玉巧摸索出一套生猪养殖新技术,生猪生长快、得病率低,成了全区远近闻名的养猪“土专家”。2022年养猪场占地面积达到2000平米,生猪存栏400多头。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困难户成为今朝的乡村振兴示范户。

  为了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早日过上小康生活,王玉巧毫无保留地给乡亲们介绍养猪经验,带动大家发展养猪产业。今年大沟林区新增养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3户,30头以上的养殖户7户,10头以上的养殖户20余户,林区生猪养殖产业渐成规模。

  王玉巧用真情经营着家庭,构建了一个和和美美的温馨家庭;靠着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的品质,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用不懈的艰苦奋斗,带动父老乡亲走好共同富裕道路。

来源/水都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当下心动便是最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31 | 帖子:2289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719-520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