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上善若水 钟灵毓秀
600多年前,明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不仅为世人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也留下了“上善若水”的武当文化。
600多年后,十个甲子玄妙轮回,武当山坚持绿色发展,靠山吃山,借“水”生金,加快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霞光映金顶。
武当山,也称太和山、仙室山,被尊称为“大岳”“玄岳”。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役使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3年,在峰、峦、坡、岩、涧之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处建筑群,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胜境。
作为元明两朝“皇室家庙”,巍峨堂皇、气势恢宏的武当山跻身“五岳”之上,享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美誉。
武当山是道教圣地。道教的开山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水是最接近于“道”的。
可以说武当山是山水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设计、选址、营建,很好地诠释了道家贵柔尚水的意蕴。
太极湖
武当山官道、神道的选线,都是蜿蜒曲折,如流畅的水体,与山水地貌自然融合。沿途的宫观庙宇,也都遵循着背山面水的基本设计理念,并通过一定的建筑形态,追求着道家尚水的思想境界。
在武当山主要宫观庙宇中供奉的玄天上帝、龟将、雷神、水官大帝、龙神等,都是司水之神。每当晨曦微露之时,伴随着第一通鼓声,道观内就响起了经韵之声,道士们主诵《老子五千文》,日日体悟老子“上善若水”的“道”之德。
水是大地的血脉,两水之中必有山。武当山每一组宫观的选址都以临近水源为首要条件。其主要道教建筑的选址布局,如五龙宫、紫霄官、玉虚官,都把亲水文化演绎到了极致。
有宫必有水,紫霄宫的日月池不仅能起到消防的作用,而且有阴阳平衡、天地和合的象征意义;龙虎殿外的金水渠和禹迹池,体现了“门前水口锁万金”的亲水思想。
五龙宫有五口古井,井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甘甜可口,赛过矿泉水。倘若你在一口井中打水,其余井中的水都会波动出涟漪。因为直通地下的五口井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彼此相通。相传是唐代帮助姚简祈雨成功的五气龙君常神游此地,所以取名五龙井。
遇井有水,遇池有鱼,遇河有桥,遇湖有荷,居家有茶……如今,武当山亲水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剑河游步道、荷花湖湿地、水上芭蕾喷泉、山水四季小区、太极湖水上乐园……如今,武当山人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武当文化品牌,加快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太极湖码头。记者 刘昆 摄
武当山金顶仙气飘飘,太极湖水烟波浩渺。
隆冬,站在武当山金顶极目远眺,目光所及,山峦起伏、碧水环绕,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无限延伸。
丹江口库区武当山段,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如镜。岸边,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拿着长夹子、提着垃圾袋,沿河岸仔细巡查,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影响水质的杂物。他们,是民间河湖长。
武当山特区建立区、乡、村、民间四级河湖长制体系。其中,31名民间河长巡河发现问题,及时向上一级河长反馈。区河长办经常组织民间河长一起到现场察看问题,共同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剑河又名九渡涧,是武当山二十四涧之一,发源于金顶,流经武当山特区,汇入丹江口水库。随着剑河流域太极湖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生动植物越来越丰富,成群的白鹭、野鸭在此安家。
不及时清理大量枯萎植物会影响水质,而清理又会给鸟儿安全过冬带来威胁,怎么办?
武当山特区河道管理所工作人员想到了“折中”的好办法,将湿地上容易腐烂的枯枝败叶进行全面清理,对鸟巢周边枯枝予以保留。待春暖花开、幼鸟出巢,他们再将枯草全面收割。尽管增加了工作量,但一年四季能看到飞鸟翔集,大家乐此不疲。
污水处理设施是生态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走进武当山污水处理厂,来访者都会看到一件“怪事”:偌大的厂区,没有围墙、保安,只有一圈半人高的绿色植物,将整个厂区“揽入怀中”。
“我们这里绿植‘守厂’、污泥‘变钱’。”武当山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杜纲说,厂区设施先进、运行规范,尾水与污泥全被“吃干榨尽”。其中,尾水处理达标后,用于河道生态补水以及环卫、消防用水;污泥则经加工变成绿化专用肥。
只有坚持生态优先,方能给绿色发展提供更大的天地。翻看武当山特区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单”,更能体会到发展颜值与价值的有机统一。
“十四五”以来,武当山特区围绕剑河沿岸、丹江口库区等生态廊道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攻坚提升行动、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大力推进森林城市、绿色乡村建设,对生态脆弱区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治理,构筑系统稳定的生态屏障。
山更青了,景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90%;水更清了,剑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Ⅱ类;天更蓝了,全区空气质量总体趋势明显改善。2022年,武当山特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彩山涧流飞瀑。
12月16日,小雪停歇,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办事处杨家畈村在山间薄雾中若隐若现,好似一幅水墨画。走进村中民宿“道隐山居”,游客正在赏景、品茶、打太极。
“村子距离武当山景区很近,离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大城市也不远。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民宿生意越来越好。”民宿主人舒玉高兴地说,“每周末民宿基本都会住满。这,都是托了好山好水的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杨家畈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从2015年开始,杨家畈村在保留山村原始风貌基础上,全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如今,荒山成了果园,民居成了民宿,各类文旅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山间民宿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进武当山特区,从西到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办事处桑树庙村,一个面积近20亩的种植基地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是‘药王谷’,我们正在打造生态医药绿谷。”十堰药王谷养生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梅鑫说,“桑树庙村紧靠丹江口水库。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我们在‘药王谷’内种植黄精、丹参、药用牡丹、药用百合等中药材,并建有黄精生产车间、养生民宿和梅花灸传习基地,打造集医养康养、精品民宿、绿色食品、水果采摘等为一体的农文旅康产业综合体。”
靠山吃山,借“水”生金。武当山特区加快探索以绿色低碳理念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日,中国首部道家文化主题沉浸式歌武剧《传奇·太极武当》在武当山太极剧场精彩上演。该剧以《武当山太极》故事为原型,以张三丰的生平遭遇为主线,讲述了太极拳的创立与传承源自武当山的故事。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持续擦亮武当道乐、太极、养生、古建“四大品牌”,推出《天下太极(霞客武当)》《梦幻武当》演出和非遗文化展演、无人机秀等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通过在玉虚街、乌鸦岭、紫霄宫等地开展武术展演,不断提升文旅供给力,为旅游经济赋能。
太极湖新区。记者 刘昆 摄
大山、大水、大人文。在全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古老而年轻的武当山正以开放、包容、和谐、大气磅礴的姿态,加快建成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谱写壮丽恢弘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