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第一周,哈尔滨出人意料地一炮而红,这座寒冷的城市突然成了最热的话题。各地游客在此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冰与火”,用东北人自己的语言评价:这个“老铁”,杠杠滴。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去年,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天津跳水,轮番登场,接二连三,羡煞不少城市,更有诸多文旅局长上门取经。哈尔滨此次爆火,又引发新一轮的“分析与解读”,特别是文旅行业的官员与专家急迫地寻找城市出圈的“规律”,希望破译制造流量的密码,以期引来那“泼天的富贵”。
我恐怕要泼点冷水了。当今网络社会下的传播有着极其复杂的生成机制,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不可复制、不可掌控的偶然因素,流量又存在着巨大的雪球效应和滤镜效果,会远远超出我们传统认知的所谓因果链条。 因此,现在看似很多颇有道理、逻辑自洽的“阐释”,更多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是看到“果”后反向倒推“因”,两者之间是不能简单画等号的。
2023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游客在冰雪大世界游玩。 当然,这种讨论并不是完全无意义的,至少可以让后来者少踩一些不必要的坑。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其他地方照方抓药,以简单“拿来主义”的精神机械模仿,恐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并非危言耸听,文旅行业在这方面吃过的亏、交过的学费已经不少了。譬如,千篇一律的仿古街、毫无特色的“特色小镇”、大同小异的“文创产品”甚至“想你的风吹到了XX地”的旅游路牌。如果说这是旅游“硬件”的跟风,那自去年以来,多个文旅“顶流”城市的走红更多是“软件”的升级,这就更不是可以简单模仿的,也不是一句“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可以一言以蔽之的。
淄博、天津、哈尔滨看似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他们先后走红背后的根本原因完全是不同的,更是不可复制的。以哈尔滨为例,是大众一种网络化的自发组织,没有中心,但多节点,这不是哪个部门、哪个组织可以策划的。事实上,在元旦前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还因为退票事件遭遇重大的网络舆情。但哈尔滨用大气的做法、谦恭的态度、热情的接待成功化解这一“危机”,并因此赢得普遍的好感。
无法被模仿,却可能去超越。其他城市不必过度羡慕顶流城市,一味跟着流量走。铁打的城市,流动的流量,很多地方都有成为下一个哈尔滨的潜质。棘手的问题是,如果这“泼天的富贵”真的砸到你的头上了,你接得住、留得下吗?我不知道有多少城市有十足的信心给出坚定的答案。
当下的文旅行业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不可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再满足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样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了,尤其是年轻人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不仅要看风景,还要晓风俗、观生活、察人情,深度参与到这个城市之中,也就是所谓体验式旅游、沉浸式旅游。因此,在文旅方面有雄心的城市得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个性、自己独特的内容。
老办法是行不通了。如果还想靠简单挖个湖、建个亭、搞个四不像的古镇来收门票,如果还是谁红,你就模仿谁,那就注定被淘汰。这也是近年来“反向旅游”这种“新景观”的深层原因所在。喊了多年的旅游供给侧改革这次是真来了,谁改得快,谁就占先机,谁改得彻底,谁就能制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