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市在坚决扛牢“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国好水”金字招牌,以“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谋深做透“水文章”,全面激活“水经济”,形成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丹江口市武当山水饮料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取自丹江口库区的优质水源通过高速水线,1分钟即可生产600瓶天然弱碱水。
依托丹江口库区天然好水的优势,以及武当山响亮的名片效应,眼下,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的产线正保持24小时满产运转。公司现有3条生产线,每条线每月可生产1200万箱天然水。
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燕介绍,公司7月份第四条大桶线投产后,公司年产值可达5亿元,销售市场主要在武汉、北京、天津、河北以及沿线受水城市,并逐步向全国市场打开。
同样,在相距不远的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北冰洋)产业园,这里平均每秒有10瓶饮料下线。
公司总经理尹海勇介绍,公司从去年2月份开工建设,11月底建成投产,完成了1.2万吨的鲜橘榨汁任务,实现了当年产值350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丹江口工厂能达到3至5亿元的产值。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一库碧水,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及以上,这为发展水饮料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抢抓“水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当前,丹江口市产业发展不断“改道”绿色方向,水资源加工利用全产业链招大引强,形成了“源头活水+纯净水+功能饮料+食品加工”一体化水资源加工产业链。
丹江国投集团副总经理陈勇表示,从农夫山泉到本土品牌武当山水的裂变,丹江口市的水饮料产业实现了由“一家独大”到“多点开花”的繁荣发展局面,为丹江口市做大做强“水经济”,全力打造“中国饮料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守护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同时,丹江口市加快抢占“水经济”发展新赛道,传统渔业生产从库区大水面养殖转为向陆地要效益。在丹江口市龙山镇土台村,这里的100个陆基圆池,能够容纳1.3万立方米的养殖用水,每天仅添加100立方米水,就能满足不同鱼种的需求。
丹江口市实博兴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厚勇介绍,公司设施养鱼采取了四级沉淀和鱼菜共生等环保措施,养殖用水实现内循环,做到再利用、零排放,这样既能养鲈鱼、胖头鱼,还能种菜,更能养高经济价值的马口鱼,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为起点,大力推广以陆基循环水模式为代表的设施渔业,这种集约节约高效的养殖模式,也让一部分洗脚上岸的渔民顺利实现转型。
丹江口市水产中心副主任舒刚表示,丹江口市现有设施渔业养殖大户28户,养殖水体30.5万立方米,2023年产量达到3.45万吨,产值近10亿元。
借助一库碧水,丹江口市不仅在第一二产业上做足“水文章”,还将“水经济”的触角延伸到第三产业。
夜幕降临,记者踏上均州号游船,感受一场水上城市灯光秀,映入眼帘的是美丽夜景,蕴藏其中的是丹江口市“水经济”的华丽蝶变。
武汉游客刘琳琳说,丹江口市的夜游非常壮观美丽,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特色突出,旅游吸引力很强。
2023年,丹江口市水经济实现产值141亿元,占丹江口市当年GDP比重的近一半。眼下,丹江口市正加快推动燕京啤酒、华润怡宝、马迭尔冰品等项目年底投产,力促泰国天丝红牛项目签约落地,构建从饮料生产、罐体加工,到包装设计、产品营销的全产业链生态,三产融合发展水经济,激活了绿色低碳发展澎湃动能。
丹江口市市长武小凯表示,丹江口市把打造知名水聚集产地,功能水主要阵地,水链条延展腹地,水装备生产基地等“四地”作为水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丰富水经济业态,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水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实现“保护就是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