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眼下秋冬交替 正是心梗多发时节 近段时间,我市气温较低,中老年人很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中国胸痛培训讲师、国药东风总医院心脏中心CCU病房(冠心病监护病房)兼心电图室主任许浩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年之中秋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秋冬季气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样,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在刚睡醒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液中各种激素浓度上升,生理代谢活动增强。上述变化,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一旦斑块破裂从血管壁脱落,就会阻塞心脏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许浩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约60万—80万例,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在30%以上。血管堵塞不仅发生在心脏,还有可能发生在四肢、大脑,引发脑梗死、瘫痪等,同样危及生命。许浩介绍, 医院胸痛中心每年收治心梗患者200多例,其中40岁至60岁的患者约占一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情绪激动、劳累过度、大量吸烟、饮酒、气候突变等。” 许浩介绍,近年来,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地青睐年轻人,特别是35岁至44岁人群,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年龄不到60岁的超过半数,中青年心肌梗死发病者有10%左右表现为猝死。许浩介绍,急性心梗救治的关键是,“在发病后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到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而不是送到最近的医院,以免二次转诊浪费宝贵的救治时间。出现急性心梗前兆时,要及时拨打120。急性心梗的最佳治疗手段,是早期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或溶栓治疗,打通堵塞的血管,其中介入治疗显著优于溶栓治疗。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心梗超过12小时,用现有的技术治疗方法,或者使用溶栓药物,效果已不明显。许浩说,心梗有三次警报,抓住任何一次,都能救命。 第一次警报,往往藏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如果平时生活方式不够健康,比如长期抽烟酗酒、久坐不动、暴饮暴食、肥胖熬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多,得冠心病的风险越高。另外,冠心病与家族病史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在55岁前得过心肌梗死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直系亲属也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忽略了这次警报,冠心病和心梗也许正悄无声息地向你靠近。 第二次警报:“三高”不控制、冠心病不治疗。“三高”会导致血管中的垃圾加速增加,进而导致心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如果忽视冠心病,很有可能形成血栓,最终引发心梗。 第三次警报:心绞痛不停。心梗最典型的表现症状就是心绞痛,每一次心绞痛都可能是心肌梗死最后一次警报。 “通常50%-80%的患者在心梗发作前会有一些预警的症状,一般是胸部闷痛不适,也有少部分出现在上腹部(往往误以为胃痛),痛感可放射至下颌(误以为牙痛)、颈部、背部、双上肢。这些疼痛的感受,大多为压榨感,有憋闷感、紧缩感。有少数人不会感受到疼痛,而是直接休克、晕厥等。 双耳突聋:很多心绞痛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有的双耳嗡嗡响,而心绞痛正是心梗的预兆之一。脐周疼痛:心梗高危人群如果出现脐周疼痛,要高度怀疑心梗前兆。睁不开眼睛: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睁不开了,也要关注一下心脏。胸口被胶带缠绕感:胸口感觉被胶带缠绕,或有一种被束缚感,可能是心梗的预兆。肩胛骨疼:高危人群伴有肩胛骨疼痛的要注意,可能是心梗的征兆。左上肢无力:很多患者左侧肩胛骨和左上肢难受、酸胀,有的使不上力气,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突然变懒、乏力:在高龄老人中比较常见,没有其它心梗症状与不适,这时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