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今日丹江口   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聚焦丹江口!
返回列表
查看: 526|回复: 0
收起左侧

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聚焦丹江口!

[复制链接]

238

主题

0

回帖

1147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147
发表于 2023-7-24 17: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丹江口又被央视聚焦啦!
7月23日
央视《新闻联播》
头条聚焦丹江口
节目以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为题
报道十堰市践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石鼓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7月21日
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
《大美中国·览夏》特别节目
聚焦丹江口
以《湖北丹江口:
“火焰山”上披绿装》为题
多角度诠释丹江口市石鼓镇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曾经“不毛之地”

如今郁郁葱葱


位于丹江口市石鼓镇的玉皇顶村的“火焰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土壤颜色呈红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火焰山”石漠化面积达到3800公顷,成为整个丹江口市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夏天,红褐色的山体散发着滚滚热浪,远远看去如同熊熊烈焰,“火焰山”因此得名。


“火焰山”土层极薄,水土极易流失,树木难以生长。曾经有专家现场考察后断言,这里不适宜造林,将会成为“永远的不毛之地”。



“火焰山”的土质属于黄浆石,土质中石粒含量高达60%。土壤不仅没有肥力,更没有黏性,一下雨极易被水冲刷走。火焰山山体中的一条条沟壑向山下延伸,这些都是雨水常年冲刷留下的痕迹。说这是在石头缝里种树,一点都不为过。


△“火焰山”原貌(左)与生态修复前后的火焰山(右)


挖窝 移土 砌石 

生态修复有奇招


这个被断言是永远的不毛之地的山体,是怎样披上绿装的呢?“火焰山”跑水、跑土又跑肥,常规的植树方法难以存活,必须突破常规。当地人根据地形、地貌,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一套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词:挖窝、移土、砌石。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地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挖窝、移土、砌石等工作。由于山坡非常陡峭,人走在石子路,脚下极易打滑,所以他们只能身上绑着绳索,固定在山顶的树上,然后顺着山坡爬到固定位置,植入钢筋,铺上草木,人造出树窝。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人员从“火焰山”周边弃土场取适合树木生长的土运上山,填到树窝里,这样才能增加成活率。为了防止下雨时土壤的流失,工作人员必须把比较大的石块逐层码放在沟壑里,砌石。这一整套“保健”程序下来,树苗的成活率能提高至85%。


种植苗木180万余株

森林覆盖率提高


这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从2011年正式启动,如今,在这片坚硬贫瘠的“火焰山”上,种植了侧柏、白花刺、大叶女贞等耐旱的苗木180多万株。凭借着石头缝里种树的毅力,荒山造林3300公顷,石漠化造林150公顷。截至目前,石鼓镇石漠化区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石漠化面积减少了3600公顷,封山育林达到了5300公顷,全镇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4个百分点。现在,放眼望去,“火焰山”郁郁葱葱,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人心旷神怡。


当地老百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因为石漠化治理有了成效,水源得以涵养,石鼓镇也有了土壤条件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目前这里种植了2万亩柑橘、1万亩石榴、中药材3000多亩。柑橘的年销售额达1.2亿元,石榴的采摘期自9月底开始,可持续到10月底,丰产期亩产量可达到1500至2000公斤。



目前,石鼓镇石漠化扩展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石漠化面积逐年减少,森林植被结构整体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明显改善,为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达标,“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火焰山”上披绿装
石头缝里种苗木
为石鼓镇石漠化综合治理点赞
为绿色生态点赞



来源 | 十堰广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31 | 帖子:2289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719-520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