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进入开学季,广大教师迎来一个喜讯:
近日,部分地方教育部门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根据教师“双减”后的工作时间,制定了新的工作方式。每周除了周末双休外,周中再给老师额外安排半天的假期,老师可以根据工作安排和实际需要,自由支配。从一周5天弹性上下班,到每周2.5天休假制度,这一人性化的调整,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老师一年有二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休息,再让他们放假就说不过去了吧……”此前,温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爱工作的十条措施》,明确提出:第一,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每周可享受半天“双减假”,也可用课后服务时间兑换“双减假”;第二,实施课后服务AB岗位制,让老师在托管过程中能交替上岗;不久后,安徽蚌埠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基于智能技术的蚌埠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弹性上下班制的意见》,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有望享受每周半日的“双减假”,以便有更充沛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目前,“双减假”仍在试点当中,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但总有不明真相的群众羡慕地说:“你们当老师的真好,有那么长的假期!”再算上“双减假”,老师只需上班180天,一年中有二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休息!因此,越来越多外人眼红老师的假期,暗地里讽刺不公平。“老师一天两节课,一本教案用十年,作业全部扔给家长,跟农民工相比,简直不要太轻松。”其实,课表上不仅仅有几堂课,每堂课的背后,是教案,是课件,是学生,是作业,是家长,是考试,是评估……带两个班的语文,每个班50人左右,每次批改作业不少于100本,以每学期每本批改50次计算,全年批改作业至少12000本次。而在课表之外、讲台之下,老师深受其他工作的困扰,包括且不限于培训、迎检、做材料、搞评估、整理档案、下乡扶贫…… 我是乡村教师,我曾经在网上针砭时弊地指出农村教育的种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呼吁回归到纯朴的教学中,如今的教育领域,逼迫人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事太多了。 我师姐在一线城市小学当班主任,短短三年时间,头发少了一半。她说,如今的班主任比狗还累,比牛还苦,全副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又当爹又当妈,上级领导又要求做很多和教学无关的材料,说多就是泪。多少老师,恨不得一人掰开三份用,一份用来教学生,一份用来应付材料档案,一份用来照顾家庭。正如张祖庆老师所言:“一线班主任,个个身怀绝技,三头六臂,神通广大,永不疲倦!”各地普遍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中小学生每天上完课后,还要在学校多留2个小时。在这2小时中,学生完成了课后作业,培养了兴趣特长,等到了家长下班接回家。要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更多其他社团活动。 只是,读师范的老师又有几个懂艺术、会体育、十项全能?晚托延时到6点半,学生的安全要保证,学生的作业要辅导,学生饿了要给他们准备小点心,学生困了要给他们讲小故事,总之一切要围着学生转。长期下去,老师别说照顾家庭了,连自己的身体都吃不消。我们学校就有一个实习老师,还没正式上岗,就已经疲惫不堪。她的实习体验是:早上7点要到校,晚上8点才到家,学校不提供餐食,每一天都又忙又累又茫然。“以前考教师前,我以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当了教师后才发现,原来做老师就是做保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为教师减负”。他们反映,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达10-11个小时以上,负担明显加重。“我都替我们学校的老师感觉到累,双减变成了增加负担,每天加了三节文化课,老师累得撑不住,上完课还要跑出去做文明劝导员,做防疫志愿者,‘铁人’都经不起这样折腾啊!” 她无比赞成“弹性工作制”和“双减假”,认为这是减轻教师负担最容易落实的方法了。遗憾的是,迟迟不能落实的“弹性上下班”,以及难以全面推广的“双减假”,给广大教师的期待打了个折扣。不能再拿各种各样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塞满老师的休息时间了!“教师的空闲时间越少,他被各种计划、总结之类的东西弄得越忙,那么他对学生将要无物可教的那一天就来得越快。” 学校管理者要提高站位,基于学校的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精准制定“一校一策”。保证教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能够多读书,多充电,多提升自己,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门要用好这把“尚方宝剑”,既要高高举起,又要重重落下,将多余的非教学工作通通砍掉。趁这次清单下发的时机,改革把升学指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办法,建立更加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需要真正的、彻底的、全面的减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