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共谱京堰情
12月12日上午
“北京·十堰节水爱水护水
志愿服务联盟”
成立仪式暨南水北调中线
通水9周年活动在十堰举行
“北京·十堰节水爱水护水志愿服务联盟”由十堰市委文明办(十堰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十堰市水利和湖泊局共同倡议成立。创始队伍包含北京、十堰两地69支志愿服务队伍,7800名志愿者,他们将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加强两地志愿服务组织守水护水、节水爱水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共享,共享宣教阵地、媒体资源,宣传宣讲两地守水护水、节水爱水经验和成效,互学互鉴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参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
▲副市长朱云慧为京堰节水爱水护水志愿服务联盟代表授旗。
▲京堰节水爱水护水志愿者在倡议书上签名。
当好守井人
护一泓碧水
十堰一直在行动
为更好地完成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重任,2023年8月,市政府成立十堰生态环境集团公司,担负起厂网一体化工作。我市还建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17座,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3座,财政每年拿出4亿资金,用于治污管理运营。
近年来,我市自筹资金30亿元,全力推进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等“五河”流域治理,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等“六大工程”。
目前,全市已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600多公里,清理网箱18.2万只,关闭规模化养殖场134家,关停并转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根据污染因子的特点,引入先进的膜工艺技术、红菌技术等27项污水处理“绝活”,让各先进治污设施在五河流域“各显神通”。
一系列综合治理,“五河”水质明显改善。神定河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目前的Ⅳ类以下、泗河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官山河、犟河、剑河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丹江口水库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109项指标有107项达到Ⅰ类,保障了华北7900万人用水安全。通水9年来,中线工程运行总体安全平稳,供水水质稳定达标。
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我市开展“十大攻坚”和碧水守护三年行动,累计投入300多亿元管水治水,各水质断面年度考核达标率均为100%。
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41个,面积为382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16.2%,划定市域生态红线7721.2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32.72%。
我市大力开展精准灭荒、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裸露山体生态修复,重点实施汉江流域造林绿化美化示范工程。还绿于民,规划建设牛头山森林公园等200多个山体公园、街头游园、广场绿地,城市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5分钟生态生活圈”。
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193.61万公顷,位居湖北第一;森林面积达173.57万公顷,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73.29%。十堰先后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称号。
我市坚持共同缔造护水源,发布《十堰市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规范》,广泛宣传洁水护水常识,市级评选10名“最美守井人”,招募民间河长100余名,开展“巡河净滩”“我是守井人”等活动,推动守井护水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引入积分制管理发动村民参与集中清飘行动2400余人次,取缔养殖网箱14732个、清除库汊29个、拆除塘堰15个,实现库美岸净水清。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环保护水志愿服务队746支,注册志愿者8920人,今年以来共开展护水志愿服务活动5588场次,参与志愿者10.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