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今日丹江口   雷火炼殿、祖师出汗、长灯不灭,央视《武当胜景》为你揭秘奇观!
返回列表
查看: 694|回复: 0
收起左侧

雷火炼殿、祖师出汗、长灯不灭,央视《武当胜景》为你揭秘奇观!

[复制链接]

240

主题

1

回帖

1227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1227
发表于 2024-1-3 18: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2021年8月30日

CCTV-10科教频道

《地理·中国》栏目

播出了6集专题节目

《武当胜景》第1集

主持人 胜春:在武当博物馆里,陈列着与武当山有关的各种文物,其中数量最多,也是最精美的,就是这些塑像。也正是这些塑像,让这里的工作人员付出很多的心血。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塑像,大部分都是铜的,很容易生锈,需要细心呵护和认真保养。另一方面,这些铜像作为文物,由于时间久远,难免有一些破损,在展出之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进行修复。

熊宏伟,就是武当博物馆里一位很有经验的铜像修复者,对于这些铜制造像,可以说极为了解。但是,在日复一日的文物普查和铜像修复工作当中,熊宏伟的心里,却渐渐地产生了一个疑问,而这个疑问,与武当山上最著名的那个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着色工序的开始,意味着修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再过一些时日,这尊铜像就可以完成修复,摆上展台。而在库房中,还有更多的铜像,等待着去修复。

在武当博物馆中,收藏着3000多件铜像,它们大多是从武当山上的宫观中,和周边区域的村落里收集而来。这些或是官方铸造、或是民间自铸的铜像,既是武当山地区历史文化的代表,也是这一地区的文物中,极易被损坏的。

武当博物馆铜像修复者 熊宏伟:因为武当山地处亚热带,空气非常潮湿,文物都出现不同情况的损毁。风雨侵蚀后留下的锈迹,颠沛流离中造成的残缺,这些问题,处理起来相对简单。

而最棘手的问题,则来自这些黄铜器物的内部。有些铜像它长那种绿癍,那个从是它内部长出来的,而且有传染性,你不及时处理,它就越来越严重。

除了修复工作,对铜像进行定期检查,也是熊宏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现绿癍,就要及时处理。普查、收集、检查、考证、修复,这样的流程,已经在熊宏伟的工作中,循环了20多年。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武当山上有一座纯铜制造的宫殿,历经600余年的风雨后,无论是宫殿本身,还是其内部的铜像,都没有出现锈蚀的现象。

这也让很多人感到好奇,同样处在武当山潮湿多雨的环境下,那座纯铜的宫殿,和它内部的铜像,为什么没有出现锈蚀的情况呢?

主持人 胜春:熊宏伟所说的那座宫观就是武当山上的金殿。金殿大到立柱、墙面,小到斗拱、卯榫,每一个部件都是纯铜铸造的。这座纯铜宫殿所在的位置,是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天柱峰的海拔,超过1600米,而且一峰突起,山势陡峭。很想像,600多年前,永乐皇帝下令大修武当的时候,当时的匠人们是怎么把这些沉重的铜制构件运到山顶,再搭建起来的。

除了金殿本身是纯铜铸造之外,金殿内部的神像、供桌、灯台,也都是铜制的。按理说,金殿从里到外都是铜制品,6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是不可能不生锈的。但这种不可能的事,还就是在金殿上发生了。

熊宏伟一直在研究金殿不生锈这件事,可是没想到,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又发现了与这座铜制宫殿有关的更多的谜团。

清晨,洒向天柱峰的第一缕阳光,让金殿在晴空下,熠熠生辉。明永乐十四年,一艘负载着金属构件的大船,沿着汉江逆流而上,抵达武当山。3000多个金属铸件在天柱峰顶上,以中国最传统的建筑工艺进行插接。此后,金殿巍然屹立于高山之颠。

它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大的全金属建筑。重檐庑殿式的屋顶,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彰显着皇家敕建宫观的气派。

600余年来,金殿矗立在巍峨的天柱峰顶,接受着无数香客游人的仰视与膜拜,也经历着风霜雪雨的侵蚀。然而,除了基座的石阶、围栏有修缮的痕迹之外,这座纯铜建筑由内到外,既没有锈蚀、也未曾损毁。这种现象,成为了金殿留给世人的一个疑问。

熊宏伟希望能够从有关金殿的古籍中找到答案,此时,古籍中一段有关金殿奇特现象的描述,更加深了他心中的疑问。

主持人 胜春:熊宏伟找的这本古籍,是《大岳太和武当山志》。在这部书第二卷的《盛景撷秀》中,把武当山的雷电现象,誉为武当盛景之一。武当山上打雷闪电,会被古人当成一种奇绝景观,这是怎么回事呢?

顺着这个线索,熊宏伟又查阅了其它古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还真找到了古人记载的一次具体事件,确切地说,是一次雷击事件。

据记载,在永乐年间,武当山上的一位道人,在一个雷雨天,曾经亲眼看到一道利闪直接劈在了金殿上,刹那间金光万道、耀眼夺目,同时,还传来了一阵天崩地裂的巨响。更为奇特的是,雨过天晴之后,金殿的屋顶比雷击之前,更显得金光四射、熠熠生辉。就仿佛经过了雷电的洗礼之后,金殿重新焕发了荣光一样,于是古人就把这个现象称为“雷火炼殿”。而且,古人还认为,金殿不生锈,很可能也和“雷火炼殿”有关。

对于古籍上的这段记载,熊宏伟多少有点将信将疑,毕竟它描绘的景象,有点匪夷所思。那么,“雷火炼殿”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它和金殿不生锈之间,又有着什么联系呢?

就在熊宏伟继续研究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同样对金殿感兴趣的人。他们彼此一沟通,才发现,围绕着金殿,还有很多奇特现象。

陈光月是武当山特区的一名摄影师,自幼生活在这里的他,热衷于用镜头,记录下武当山的每一处风景。在一次拍摄金殿的过程中,陈光月无意间发现,金殿内部的铜像表面,结满了水雾,这些水雾逐渐汇聚成水滴,从铜像表面缓缓流下,就好似铜像在流汗一般。


这种现象,让陈光月感到好奇。而在查阅了资料后才现,他所遇到的现象,武当山金顶的一个奇景,名叫“祖师出汗”。而让熊宏伟感到疑惑的是,“祖师出汗”的景象,说明金殿内部有大量水汽,在这样的情况下,金殿内的铜像为什么没有锈蚀现象?古籍中记载的“雷火炼殿”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不久前,《地理·中国》摄制组来到武当山,对出现在金殿的种种奇特现象展开考察,试图探寻这些现象,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境内,距离省会武汉市,约370千米。

摄制组首先找到了陈光月,并在他的带领下,登上了位于天柱峰对面的狮子峰。据陈光月介绍,这里既可以看到天柱峰建筑群的全貌,也能看到一个神奇的景象。

从空中俯瞰,天柱峰及其周边的山岭组合在一起,好似一只乌龟的形象,依山势而建的紫金城城墙,侧好似缠在龟背上的一条蛇,二者相加,恰好构成了龟蛇同体的玄武形象。这样的景像在当地被称为“天造玄武”。

此时,乌云层逐渐密集,雨点随着山风飘落下来,陈光月介绍说,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金殿中的奇特景象。在他的带领下,摄制组冒雨登上了天柱峰顶。

金殿,就坐落在一处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石筑平台上。金殿宽约5米,高约6米,从脊兽、斗拱,到门窗和墙面的雕饰,无不显现着古人铜铸工艺的精湛。据陈光月介绍,金殿还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神像前的的油灯,经历风雨,却从未熄灭过。这种现象,被称为“长灯不灭”。

队员们发现,此时,金顶上的风雨更加强烈,但殿内的灯火却纹丝不动。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难道金殿内部,有着什么特殊的防风装置吗?

就在队员们为油灯历经风雨却从不熄灭而疑惑的时候,陈光月却提醒大家,铜像开始“出汗”了。陈光月介绍,有些时候天气挺好的也出,武当八景里就有这个。那么,“祖师出汗”的现象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水汽又为什么没有对金殿和其内部的铜像产生锈蚀呢?

主持人 胜春:“长灯不灭”、“祖师出汗”,还有古籍里记载的“雷火炼殿”,这是目前熊宏伟和陈光月发现的有关金殿的几个奇特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些现象和金殿不生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些问题,着实困扰了熊宏伟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考察队员想到一个问题,作为武当山上最重要宫殿,金殿和它内部的铜像,规格和等级都是最高的。既然要求高,那么当年在铸造这些铜器的时候,工匠们会不会采用了什么特殊的工艺,来防止它们日后生锈损毁呢?

为了了解金殿及其内部铜像,是否采用了特殊的铸造工艺,摄制组来到武当博物馆,找到了熊宏伟。在博物馆的贮藏室里,保存着大量文物,其中不乏需要修复的铜像。

武当博物馆铜像修复者 熊宏伟:这尊也是属于明代早中期的文物,这尊主要问题呢,是上面出现一些变形,这个就要使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技艺,把它局部进行加温,用一些保护性的器具比如说木质的,或者是橡胶,锡锭把它底撑进行还原,再局部进行焊接,作色。

在操作室,队员们看到了熊宏伟正在着手修复一的尊铜像。此前,熊宏伟已经对残缺的部分进行了翻模,现在,他要做的,是将复制好的构件,焊接在铜像上。锡与铜的熔点相近,用这种材料制作补配构件,既方便塑形,又便于焊接。这也是铜像修复的常用方法。

熊宏伟一边熟练地进行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向摄制组介绍这些铜像的制作过程。湖北自古产铜,古代,这里的铸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熊宏伟认为,在浇铸环节中,官方与民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工艺差别,只是由于古代铸造工艺不够完善,铜水在冷凝收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沙眼。在潮湿的环境下,这些沙眼很可能会成为水汽的存储空间,从而让铜器在内部发生锈蚀,进而形成会传染的粉状锈。在武当博物馆的藏品中,就有因为粉状锈而反复出现锈蚀的铜像。

那么,同样的铸造工艺下,为什么纯铜建造的金殿,及其内部的铜像却不会生锈呢?关于这个问题,熊宏伟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了答案。作为武当山上规格最高、也最为独特的建筑,金殿建造之初,古代的工匠便已经考虑到为这座宫殿进行防腐处理。而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古代常用的“铜铸鎏金”工艺。

主持人 胜春:金殿上用到的“铜铸鎏金”工艺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先铸造铜制部件,然后组装。最后,就是关键的“鎏金”步骤了。

根据史料的记载,当年工匠们在金殿组建完成之后,在它的表面,均匀地刷上了一层由黄金和液态汞组成的合金。之后,随着汞慢慢地挥发,黄金就牢牢地固着在金殿的表面,形成了一个覆盖层。黄金不容易被氧化,所以,这层黄金,就相当于整个铜制宫殿的防腐防锈涂层。正是有了鎏金工艺的帮助,铜制的金殿才能够历经600余年的风雨之后仍然不腐不锈、熠熠生辉。

鎏金工艺,保证了金殿外部不被锈蚀,但它里面的铜像为什么也没有一丝锈迹呢?在金殿上出现的种种奇特现象,又有着怎样的原由呢?

这时,摄制组遇到了来武当山考察的地质专家彭练红和邱啸飞,他们将与摄制组一道,对武当山展开更为详尽的科学考察。

专家认为,要解开有关金殿的谜团,首先要对武当山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进行了解,探寻这些现象,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考察,专家发现,武当山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与它所在的位置和它周边的水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地质专家 彭练红:汉江很重要,汉江因为是很大的一个水体,白天太阳照着水体,它的温度就升高,晚上水体把白天吸收的热量向周围辐射,所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专家进一步解释说,源自周边水体的潮湿空气,受到附近山岭的阻挡,不断爬升,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降雨,进一步加大了这一区域的空气湿度。

同时,武当山处在秦岭—大别造山带上,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干冷空气交汇与此,产生对流天气。这既加大了山区的降水,也会让这里的天气和气温产生急剧变化。专家推测,也许正是这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有关金殿的种种奇特现象。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专家带领考察队再一次登上了天柱峰。此时金顶的温度是16摄氏度,比山下低了近4摄氏度。针对这种情况,专家首先对“祖师出汗”的现象,进行了科学解答。

地质专家 邱啸飞:金殿地处高海拔,所以它的温度相对较低,也就是说铜的表面温度会低一些,如果是在雨后或快要下雨之前,空气比较湿润,湿度比较大的时候,水汽碰到温度比较低的铜也就是祖师像的表面,就会凝结成水珠,挂到铜像上面。

主持人 胜春:专家说,其实类似铜像“出汗”的现象,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比如,炎炎夏日,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用不了多久,瓶子上就会结出一层霜,然后再变成一个一个的小水珠。这其实就是热空气遇冷,水份凝结的一种普通现象。但是,这种普通的现象,却加深了对于金殿里的铜像为什么不生锈的疑问。

为什么这么说呢?金殿毕竟不是密不透风的,只要有外部温度相对较高的空气进入到金殿里,就会在这些铜制器物上凝结成水珠。这就等于加大了铜器被锈蚀的机率。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金殿里里外外就是不生锈。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时候,专家想到了古籍中记载的“雷火炼殿”,及以这种现象可以防止金殿生锈的传说。那么,“雷火炼殿”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它和金殿不生锈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专家认为,如果“雷火炼殿”曾经发生过,那么必然会在金殿上留下相应的痕迹。此时,专家在金殿的岩石基座上,发现了一个细节。

这道细长的裂痕,自上贯穿而下,一直延伸到地面。起初,专家推测,这是岩石基座在全铜建筑的重压下产生的开裂,这样的裂痕应该不只一处。但队员们发现,在金殿的基座上,并没有出现类似的开裂。

就在大家为这道裂痕的出现感到疑惑时,专家注意到,在航拍画面中,金殿的鸱吻上,留有类似于金属灼烧后产生的黑色印迹。

专家判断,鸱吻上的痕迹,这很可能是金殿遭遇电击后留下的。而这个痕迹,也可以解释岩石基座上那道裂痕的由来。

雷击的时候,金殿把雷电引导下来,电在向下传导的过程当中,就把这个岩石给贯穿了,劈开了,可见力量之大。通过这两个细节,专家判断,古籍中记载的“雷火炼电”现象,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铜的导电能力极强,所以雷雨天的时候,金殿很容易遭遇雷击。每年3到9月,是武当山的雨季,天柱峰是武当山海拔最高的山峰,空气对流愈加明显。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雷电,对于修建在这里的砖木结构建筑极具破坏力。而古人用纯铜来建造金殿,一方面突显它赦建宫殿的规格,另一方面,也是利用了铜本身的导电能力,来保护这座宫殿,不被雷电击毁。

专家认为,作为武当山主峰上的全金属建筑,金殿本身就具有“避雷针”的作用。它既体现着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也是古人建筑智慧的一种体现。也正这种智慧,造就了“雷火炼殿”的奇观。雷电的击打和雨水的冲刷,清洗了金殿上的污垢,让历经风雨之后的金殿,依旧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主持人 胜春:虽然考察组没能亲眼见证“雷火炼殿”的景象,但通过专家的考察,证明了这种现象确实出现过。如今,有关部门已经在这些建筑上安装了避电针,这也就意味着,也许今后的人们,再也无缘见到古籍中描绘的景象了。但作为对武当山金顶古建筑群,以及对游客的保护,这样的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

考察到了这里,虽然解释了“祖师出汗”和“雷火炼殿”现象出现的原因,但有关金殿及其内部的铜像不生锈的疑问,还是没有解开。在第二集的节目当中,我们将继续跟随专家的脚步,对武当山金顶,展开更为详尽的考察。

(来源:央视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31 | 帖子:2286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719-520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