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坐落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为武当山保存最为完整的道观之一,占地面积约27.4万平方米。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二龙戏珠宝椅,层层崇台之上殿堂楼阁依山叠砌,中轴线两边建筑对称,布局巧妙,错落有致,丹墙碧瓦,富丽堂皇。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紫霄宫龙虎殿后,中轴线两旁的赑屃驮御碑,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坐落在亭台之上。台高4.5米,宽20米;亭为重檐歇山顶,红墙翠瓦,亭高10.15米。亭为方形,四方各开拱门一孔,门高5.1米,宽3.55米。亭内置赑屃驮御碑,碑长,5.3米,宽为2.36米,高为8.5米,重达102吨,巨石雕凿,碑文分别为明成祖《下大岳太和山道士》、《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
赑屃又名霸下、鳌、龟趺、填下、龙龟等。是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祥兽,外形似龟,善驮重物,多用于驮负碑础。赑屃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又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象征着“长寿吉祥”。
紫霄大殿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屋脊由六条三彩琉璃飞龙组成,中间有一宝瓶,闪闪发光。因为宝瓶沉重高大,由四根铁索牵制,铁索的另一头系在四个儿童手中,传说,这四个小孩护着宝瓶,无论严寒酷暑和风雨雷电,他们都坚守岗位,确保宝瓶不动摇。因为所在位置比殿里供奉的主神还高,所以叫他们“神上神”。
紫霄大殿为武当山紫霄宫的正殿,是武当山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这座在中国古建筑中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家建筑,其结构、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风貌,集中体现了中国明清建筑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