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今日丹江口   这,是一条丹江口翘嘴鲌的自述
返回列表
查看: 482|回复: 0
收起左侧

这,是一条丹江口翘嘴鲌的自述

[复制链接]

55

主题

1

回帖

266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266
发表于 2024-6-17 14: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碧水北上 “我”也有为

一起来听听

丹江口翘嘴鲌的自述

我是丹江口翘嘴鲌。

65年前,我因丹江口大坝建设而生。无论香煎、清蒸还是红烧,我的鲜美众所皆知。

16年前,我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了“身份证”的我,“身价”倍增。

10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丹江口库区网箱“清零”。我的主人、勤劳善良的十堰人纷纷开启“岸上养鱼”模式,绿色、智能、高效的现代渔业风生水起。

如今,汉江年年有“鱼”,百姓年年有“余”。而我,也成了光荣的“守井人”。


01
筑坝而生 “我”有历史

我们翘嘴鲌大家族,是长江流域的古老鱼种。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峡隘》一诗中写出“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的名句。其中,“白鱼”说的就是我们。

我身材修长,嘴巴上翘、背肌凸起,双眼自带“眼线”(眼球下方有10毫米至15毫米红线)。大家都夸我是淡水鱼中的“国际超模”。

其实,我长得漂亮实属因“祸”得福。丹江口市水产服务中心提供的资料揭开了我的“身世”——

1958年,10万大军建设丹江口大坝。1959年,丹江口大坝建设开始汉江截流。从此,汉江上游洄游鱼类与汉江下游及长江的联系被切断。丹江口库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鱼类生态区域。

汉江上游及库区植被覆盖率高达56%,是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我的先辈们逐渐适应丹江口库区水质、温度、光照、产卵场等全新环境。经过一代代进化,形成了我现在的样子。

可以说,是丹江口水利枢纽这一世纪工程、十堰的好山好水造就了我。

我非出身“名门”,曾经价格低廉。“白鱼”“刁子鱼”“翘嘴”,这是大家给我取的“绰号”。直到16年前,我的“鱼”生才开始闪光。

2008年12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市域范围内生长的翘嘴鲌正式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并命名为“丹江口翘嘴鲌”。

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下,有了“身份证”的我,“鱼”生开了“挂”——

2014年8月,“丹江口翘嘴鲌”商标申报成功。不久,丹江口市制定出台《丹江口市翘嘴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丹江口市翘嘴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从养殖、捕捞、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行产品溯源制管理。我还参加过北京、武汉、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农产品推介会,均荣获金奖。

短短几年,我实现了从无名野鱼到水产“新星”的华丽转身。

02
绝处逢生 “我”有担当


白如切玉,细如游丝,鲜爽嫩滑……不论采用哪种烹饪方法,我都能凭借高颜值、好口感收获大批“粉丝”。

“男人吃了只长肌肉不长膘,女人吃了只显身材不显腰。”在十堰市,大小宾馆、饭店都将我作为“看家菜”,幽默的十堰人常常插科打诨逗笑中外宾朋。

从2008年到2014年,我的单价从每公斤不到20元涨到50元。丹江口库区数千人以我为生。

正当大家都为我的大好前程而憧憬时,我却突然陷入“绝境”。

网箱养殖中的饲料会造成氨氮超标、水质富营养化。为提升水质,政府决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前,全面取缔库区网箱养殖。

“主人要抛弃我吗?”一时间,我十分惶恐。

作为一条鱼,我一直为我的主人而自豪——1958年丹江口大坝动工兴建、2005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十堰市分别移民28.7万人、18.2万人。为了让京津冀豫1.08亿人喝上优质水,全市46.9万人舍家为国、泪别故土。

作为一条鱼,我也应该贡献力量。



这是我们的“鱼”生低谷:2014年7月至2017年底,十堰境内18万只网箱实现“清零”。其中,仅丹江口市就有12万只网箱被拆解。

大量网箱被取缔,我们不得不扎堆上市,再次沦落到“给钱就卖”的境地。

但令大家惊喜的是,主人并没有抛弃我们!

2017年,我的主人、丹江口市均县镇渔民许柳将经营了8年的丹江口翘嘴鲌养殖网箱全部拆解。随后,在政府支持下,许柳选址均县镇寨河村,建设数十个“循环鱼桶”,成为最早一批“岸上养鱼”的新型渔民。

一个圆桶满载水量为100立方米,可以养4000公斤鱼,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综合效益可观。因养殖经验丰富,主人的养殖基地年产值达500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

短短几年,主人们共在丹江口市建成1048个“陆基循环鱼桶”,养殖包括我在内的多种名优特产鱼,年产鱼500万公斤,相当于过去5000亩水塘的养鱼产量。

经历网箱“清零”、汉江十年禁捕的我,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03
造福众生 “我”有梦想

六月,麦熟杏黄,鲌鱼逐浪。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渺、碧蓝通透。

如果你足够幸运,能看到身材修长、鳞片银亮的我们侧身偏体、摇头摆尾、追逐嬉戏……这是我们“恋爱”的季节。3天后,数以亿计的小生命就会向“亚洲天池”——丹江口库区深处游去。

守水护水,动植物也是“功臣”。作为库区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端物种,我们肩负着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使命,成为践行“两山”理念、让十堰320万“守井人”过上好日子的有力支撑。

6月11日清晨,一组“镜头”足以证明我所言非虚——

丹江口翘嘴鲌省级原种场(丹江口市金陂水产养殖场),科技领头人、水产工程师张开刚正在精心喂养“亲本鱼”。15年来,该场累计向丹江口库区投放鱼苗超4亿尾。今年10月,新一批3000万尾鱼苗将从这里“游”进汉江。

郧西县河夹镇箭流铺村数智渔场,负责人何斌打开智慧渔业 APP,察看25个生态鱼池实时数据,操控养殖设备。渔场上方,泛着光亮的光伏板每天可发电4000千瓦时。这里,年产鱼50万公斤、综合收益2000万余元。

丹江口市蒿坪镇寺沟村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军指挥工人将我们捞进一辆大型运输车。此时,千里之外的北京,“丹江渔村”各个门店已经忙碌起来。历经一天一夜的旅程,我们就能“游”到首都。

丹江口市书苒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工人正在加工“风味鱼”。有了现代化设备,即便在夏季,他们也能确保我口感鲜香、品质稳定。两天后,穿上华丽外衣的我,通过电商平台“飞”向全球……

郧西河夹镇生态渔业养殖基地。


我终于实现了梦想:十堰强化政策保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陆基设施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全市设施渔业水产品产量达到1.82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4.6亿元,设施渔业规模占全省四分之一。

10年前,因为身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我差点被打入“冷宫”;如今,水源区不仅不是发展阻碍,而且还成为我“跃”出十堰、“游”向全球的最亮名片、最好招牌。

我庆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生在年轻而朝气蓬勃的十堰。

我的故事虽然曲折,但很精彩!

我深信,未来会有更多“生态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十堰故事传遍全国、感动世界。



来源:十堰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跟着月亮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31 | 帖子:2278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719-5208066